不会继续拼下去的。
那么这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刘暹就可以回到中国安享晚年,渡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舰队从夏威夷离开,抵达日本,又是一通热情到极致的款待。因为日本人在奥斯曼战场立下的汗马功劳。中国已经陆续将塔宁巴尔群岛【5200平方公里】、布鲁岛【9500平方公里】、松巴岛【14000平方公里】三处位于东南亚的岛屿【群】交到了日本人的手里。就像中国在南天国北方【暹罗故地】也划了一块不小的地方给南天国一样,这两个为奥斯曼战区立下了大功勋的国家,都得到了宝贵的土地。这些土地可不是欧洲人的殖民地,而算是他们的国土。日本人现在南北依旧看不到统一的迹象,南方这些年过的一支很不错,北方也因为对中国献上了膝盖而让国内的困境大大得到了缓解。
因为北美战争,大批量的船只从日本群岛间通过,之前好处都被西南政府独享了,九州岛的港口服务业发达异常,大批的日本普通民众因为往来不绝的中国货船而活的有滋有味。现在东京日本也进入了这个圈子。对于北日本那就是一方好处。
然后就是让北日本彻底得到‘解放’的工业了。中国也不要日本人生产的那些低劣产品,而是选择了将日本企业绑在了自己的生产链上,将日本的工业力量变成了自己的下游零件生产商。日本人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这个‘橄榄枝’,大批的企业由此找到了新的活路。工业的被盘活,才是东京日本这几年社会矛盾缓解的最重要一环。
再最后就是粮食了。
1900年后的中国完全解决了人口吃饭问题。大批人口的外迁和东北等地的大开发,一度让阮朝和南天国对华粮食贸易都大大得缩水。但是中国生存条件一变良好,海量的新生儿在迅速填补着移民的空缺。
根据人口资源局的统计,中国本土人口最少的时候已经跌落两亿五千万了【不算中亚和南洋】,但是到了1915年,依旧不算中亚和南洋。国民人口统计的结果是全国人口3亿6千余万。
并且因为粮价持续的走低,国内农用耕地种植棉花、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田亩是越来越多,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才不管大局不大局呢。赚钱是第一位。粮食不值钱了,那就种值钱的。
一样的地,种粮食一亩地一年收不到1000块,种棉花、大豆什么的,一年能有1500,那老百姓就都去种棉花大豆什么的。国内承平几十年。战乱和流离早就离人们远去,饥荒也不再出现,一场接一场的对外战争胜利,让全国的老百姓都不认为堂堂中国粮食会不够吃。
于是一来二去,阮朝和南天国的粮食出口在疲软了几年后又进入了稳步回升阶段。即使缅甸大米的加入市场,也没能干扰整个大势。
可日本的粮食不够吃啊。特别是东京日本,甚至是分裂前的整个日本国,能天天敞开肚皮吃大米饭,就是无数平民子弟梦寐以求的生活了。西南日本的口碑一点点从叛逆变成比东京日本还要好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于中国的臣服,让西南日本加入了中国为主导的那个大贸易圈中。粮食贸易只是其中的一项,却解决了上千万西南日本平民最大的梦想。
现在东京日本也跪了,然后整个北日本的粮价就连续的大跳水。对比当年米S连连时的价格,真心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只要肚皮有了保障,老百姓就有了生活的保障,人心就会稳固,社会就会稳定。这一切虽是日本军人枪林弹雨中舍命冲杀换来的,却也是人类最本能的需求。而这一切都是中国给予的。
没有中国的允许,勇敢的日本健儿,就是想去抛头颅洒热血,也没那个可能啊。
去找中国人拼命倒一样是死,可那样的死,一点也换不来南北日本现今的‘安定生活’。
明治天皇在1915年已经挂了。接位的是他的二儿子敬仁,也是明治实际上的长子。他大哥稚瑞照彦尊出生当天即夭折了。
历史上接位的该是嘉仁,也就是那个有点白痴的大正天皇。
刘暹不知道这是偶然呢,还是人为因素。明治天皇一生并非只有一个白痴儿子,可偏偏除了这个儿子外,其他的儿子全都死了。内中细节很难说清楚的。
西历1877年出生的嘉仁现年已经42岁,人到中年,身体很健康,但看不出人君的风采来。在明治这个有着强大号召力的天皇死了之后,嘉仁就去掉了天皇的名号,他现在是日本国王。日本王室也由此失去了手中的权利,在民间的号召力都因此大大减弱。
现在东京日本的权利完全由一班元老掌握。
应该说是中国皇室的放权,给东亚各国带来了一股巨大的冲击力,中国国势愈强,这股冲击力就会变得越大。朝鲜如此、阮朝如此、南北日本如此、尼泊尔如此,甚至南天国这个怪胎国家也是如此。
一切全属于大时代的风潮。
而在日本,明治天皇的政权本来就是由这些‘维新志士’们托起的。政府的权利也牢牢掌控在这些‘维新志士’的手中,即使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俊杰现在已经一个个七老八十,但权力结构没有改变。
明治天皇作为‘维新志士’们主动捧起的‘现世神’,‘维新志士’们也不敢毁灭这个形象,两边都有着彼此不可或缺的需要,所以明治天皇自身还是很有权利的。但到了他的儿子,天皇的称号变成了国王,神也就变成了人。
嘉仁面对着政治元老们毫无抵抗的余力,即使在东京政府军政两届都占据着一部分力量的皇族实力,也没有支持嘉仁。被权力阶层彻底抛弃的嘉仁只能落得现在的样子了。
不远千里的从东京来到九州,在老皇帝面前毕恭毕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