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堡那边,海盗一定会派船去攻打,但那边海防设施重修过,堡门一闭,各墩堡内都有炮,留一些操炮的躲在墩堡之中,海盗就很难啃的下来。
那边难啃,动静闹起来也不大,所以张守仁判定,海盗为了达成目标,一定是来扑浮山所城。
如果所城这边闭门而守,急切难下,那么就从所城往东,直扑方家集。
那边是几万人的大集镇,十分富庶发达,平时小股海盗是到不了这样的大镇子的,今次十几股海盗合力而来,张守仁不知道秦增寿允诺了什么好处,但料想这姓秦的拿不出什么银子来……那么,叫这些海盗把方家集抢一遍,这般富裕的大镇子,海盗们自然乐意,自然也就一拍即合。[
但去抢掠之前,他们也要把正事办了。就算拿不下浮山所城,四处烧杀一番,再洗了方家集这样的大镇子,刘景曜和张守仁的乌纱帽一样保不住,张守仁的根基也是毁了,这样也算是完成了秦增寿吞并张守仁的目标。
这么一想,海盗的行事目标,行进路线,清晰可见,简直就是画在脑中一样。
叶曙青他们所惊讶的,在张守仁看来,只是明朝的将领在预判能力和情报归纳分析等一系列的军学上头,实在已经是很落后了。
象几十年前最著名的萨尔浒一战,明军莫名其妙分成四路进击,而且在事前大张旗鼓,不仅把进军的路线,还把每一路的将领,人数等细节全部写在榜文上,这样努儿哈赤和他的建州部落对明军的动向一清二楚,细作把明军的进军路线图写的清清楚楚送到努儿哈赤手中。
所谓“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是建立在对明军动向一清二楚的前提下的,不然的话,有一层战争迷雾笼罩着,努儿哈赤怎么知道明军走什么路线,哪一路强,哪一路弱呢?
事前的情报刺探对明军来说基本为零,将领们还只是习惯在战场上派出斥候侦骑,大体上了解敌人的人数和战力就可以了。
最多再了解一下对方的粮草储备和军心是否稳定什么的,这样就算做了万全的准备。
至于如张守仁这般,事前有大量的准备工作,事发之时有充足的预判,对敌人的规模,线路,装备,士气,指挥,大体上都有一个了解之后,如何对敌做战,这岂不是很轻松的事了吗?
所谓的参谋制度成熟之后,军队做战靠的就是对武器装备的熟悉程度,武器的先进与否,对地形的了解和利用等等。
在数百年后,参谋制度成熟,列国之间的战争,唯有拼钢铁与人力消耗,别无他法,任何所谓个人的奇计在成熟的参谋军官团面前,都是可笑的小孩伎俩,没有任何的效用。
张守仁现在以一人之力就可以当得起名将的资格了,那些海盗和秦增寿商量出来的奇计在他看来如同小孩过家家般的可笑和幼稚。
但他还是希望,象今天的这种事再发生时,能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参谋军官团在身边,随时为他提供建议和智谋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