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拿着高拱拟好的小票,踌躇着道:“新郑,科道虽论劾,但郭乾并无显过,似不宜罢斥。”
“我看科道论劾的对,不宜再留!”高拱以生硬的口吻说。
几天前,户科给事中曹大埜上本,论劾兵部尚书郭乾,疏言:“郭乾谬应中枢,有负任使。北虏封贡事,廷臣集议,阴持两端,竟无可否。及纶音再下,犹漫为题覆。庸暗欺漫,无大臣体,当罢斥。”郭乾上疏引咎求去,高拱拟:“准致仕,赐驰驿。”李春芳拿着这个票拟,颇是为难,方提出了质疑。虽然被高拱生硬地顶了回来,李春芳仍不甘心,以商榷的语调说:“新郑,能不能再缓缓?罢黜本兵,此事体大,朝野会认为内阁不能容人。”
“不能容人?”高拱瞪眼道,“不错!萎靡不思振作者,朝廷是不能容之!不惟不怕议论,还要广为传布,让官场都知道朝廷的这个意思!”说着,他又拿起一份文牍,“这里就有三例:南京户科给事中张焕、御史李绍先各奏称,通政使司右参议宋训贪淫不检;延绥巡抚何东序治事乏才、遇事推诿,乞行罢斥;陕西巡抚李一元,才力疏庸,无心理事,致使府县屡有殃民事发生,宜量行降用。吏部上了《覆南京科道参官疏》,将何东序勒致仕;李一元降调闲散衙门;宋训先令回籍,科道所劾情事,行各该巡按御史作速勘明,具奏定夺。”他放下文牍,高声道,“非大刀阔斧整饬吏治不可!这三人倶为高官,正可拿来做典型!今兵部尚书郭乾又可作一例!”
“新郑,皇上仁厚,我辈做臣子的,焉能行此刻薄之事?这符合皇上的圣衷吗?”李春芳不满地说,“我看,当再议。”
“兴化是说,驳回吏部的题覆?”高拱问,他以咄咄逼人的目光射向李春芳,脸一沉,瓮声道,“若要驳回,皇上自可驳回;内阁就不要多此一举了!”
“高新郑就是内阁,内阁就是高新郑!吏部就是高新郑,高新郑就是吏部,高新郑焉能驳回高新郑?如此而已!”殷世儋揶揄道。
李春芳紧咬嘴唇,一脸无奈,低头不语。
高拱不屑地撇了一眼殷世儋:“殷阁老,皇上对内阁有厚望,盼我辈师师济济,协力开隆庆之治。高某每日忙得天昏地暗,无暇勾心斗角,请殷阁老记住,要帮忙,不要添乱!”似是不愿再与殷世儋纠缠,不容他说话,又忙道,“兵部尚书不宜久悬,我思维再三,当起用才望旧臣。请杨博回朝!”
“杨、杨博?”张居正一惊,情不自禁地出了声,望着高拱,又转脸看看李春芳、殷世儋,两人也露出惊诧的神情。
“不错,正是杨博!”高拱道,“这位仁兄在隆庆元年带头以公牍上疏,请求皇上罢斥高某。但不能以私怨而妨国事。况高某早就宣示忘怨布公乎?高某已三辞吏部事,皇上坚不允请,杨博当以吏部尚书原官起用,好在他才猷明远,戎务畅谙,若用之专理兵政,必然事至能应,调度不差,正可副安攘之托。待皇上允高某辞部务,再请杨博回任吏部尚书。”
李春芳眨巴着眼睛,似乎刚从梦中醒来。他本是要反对罢斥郭乾的,不知何故却又转到两巡抚、一京堂的处分上了,他不赞成吏部的处分意见,本要辩驳的,却又转到起用杨博上去了。身为阁揆,却毫无主导权,还动辄被揶揄嘲讽,委实窝囊!往者遇有争执,总以他的让步收场,今次他不想就此了结,欲再把议题拉回对郭乾辞呈的票拟上。他轻轻咳了两声,道:“郭乾,还是当慰留。”
话音未落,却见文书房散本太监匆匆来到中堂,径直走到李春芳身边,将一份文牍递给他:“李阁老,这是皇上命小奴送来的。”
“喔?甚事?”李春芳忙展开来看,不觉一惊,“喔呀,这这……”他忙问太监道,“皇上有旨吗?”
“皇上御览,沉默不语,只说即送内阁。”散本太监道。
李春芳拱手与太监作别间,突然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幸灾乐祸的神情,道:“殷正茂欺君,当治罪!”
“欺君?殷正茂?”高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