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港洪涛根本没进,只在码头上停留了一会儿,就带着约瑟夫找来的二十名陆军坐着工业号继续沿河上行。运河确实已经挖得差不多了,平均有十米宽左右,两岸都用山石和水泥垒砌了护堤,看起来很坚固,至少比自己预期的坚固的多。不过洪涛有点恼火,他只需要一条勉强能让弗吉尼亚级通过的小河沟子,谁承想罗有德居然给自己造了一条真正的运河,还是尼玛带石头堤岸的!
当然了,这股子火气只能向自己撒,谁让当初自己没和罗有德说清楚呢。按照这个年代人的惯性思维,运河就该是有河堤的,而且还得是能用一百年的。就像造船厂里那些木匠一样,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必须符合他们的规矩。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儿,工匠不是演戏的,也不是唱歌的,演累了可以找替身、唱烦了可以用假唱。他们制造的是产品,如果没有这种执念和信念,凭什么你的东西就比别人的好呢?可是这种观念在洪涛脑子里已经不是本能了,而是需要理性思考才能得出的结论。因为在后世的环境里,大家不鼓励这样做,这样做的人也注定倒霉。
很多古代的建筑为何历经百年而矗立不倒,很多现代建筑为何刚使用了几年就摇摇欲坠?不是说古代人有密不外传的绝顶技术,也不是说古代的建筑材料比现代的结实,完完全全就是两个字儿,认真!还别说古代,就算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苏联式样的楼房,现在还有很多仍在正常使用,不仅不是危房还很坚固。
总不能说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里没人想到要用偷工减料的办法来降低建筑成本,能盖三座楼的给盖成四座吧。这就是个观念问题,现在这么做叫思想灵活、会挣钱,钱到手就是宗旨,一切都可以不顾。当时那么做叫道德败坏、叫犯罪,是社会所不容的行为。不知道这算是社会进步了呢,还是倒退了。
洪涛之所以不去怪别人,也不去指责别人为啥要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就是不想要这种进步。他觉得虽然有时候这么做会让成本高一些、时间慢一些,但这种习惯、这种社会认知对社会而言还是好事儿。如果自己只看眼前利益,把工匠们这种认真负责的理念摧毁,那过不了多少年,春天联盟的产品就会在世界范围里臭大街了,变成了廉价、质量次的代名词。到时候再强调什么工匠精神,吊用没有,人总是学坏容易学好难,这就是人性,再想把已经失去的信念找回来,难度可想而知。
五十多公里的新运河大部分是利用了原来的河道进行深挖,有少部分由于地势的关系才不得不改道。光听说挖掘这条运河如何如何艰难,其实并感觉不到难在什么地方。但当船穿过那些人造的峡谷时,洪涛才能真真切切的知道,光是为了在这些丘陵高地上弄出一条深沟,就得费多大力气。即使这里的地质层以石灰岩为主,并不是太硬,也照样不轻松。
约瑟夫在石头港和自己陈述的运河工地情况也基本属实,岸边时不时就能见到几座高高的木制岗楼,岗楼附近肯定会有一两个奴隶的公棚,也基本就是一个工段。现在北面的大部分工段都已经接近完工,大多数奴隶都转移到了更南面,洪涛能看到的人数不是太多。剩下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石头垒砌的堤岸弄完,顺便再在北侧堤岸旁边铺出一条路来,沿着运河一起蜿蜒前行。
虽然人数少了,但从那些公棚上还能看出他们当初的生活、工作场景。总的来说,这些奴隶的居住条件还算是不错的,没有什么太凑合的窝棚,最次的房子也和金河湾当年的垦荒者一样,都是用圆木搭建起来的。估计罗有德也不会建造更省事、更简单的房子,他觉得洪涛发明的这种方方正正的木头房子就已经很简陋、很简单了。反正这里也不缺木料,就算不搭建房子,沿河的地带也得砍伐,正好一举两得了。
罗有德和罗美洲所在的位置,距离太平洋海岸线还有二十多公里远,这里是地峡中部山区的最南端,站在小山头上就能隐隐约约看到南边那一片白茫茫。
那是大海,稍微有过航海经验的人,马上就能感觉出来。这座小山梁就是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只要把它炸开,来自山区中部的水流就会分成两股,一股沿着原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