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走商将粮食运走了,导致陵城供应不及,不少粮铺关门是因为没有存粮了。
这一个消息传开,城里剩下的粮铺就被人挤破了门坎,纷纷上前买粮,粮价就涨得更凶了。
白锦一家没有囤多少粮食,但是够吃的,倒也不着急,李三福就是觉得很奇怪,往年不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儿来。
白锦心头感觉到不对劲,她很快想到了秋税,说道:“如果市场上的粮价节节高升,那秋税会不会交的银钱更多了?”
王氏和李三福相视一眼,纷纷点头。
“粮价按市价来,再定银钱多少,若有粮即可交粮补上。”
“往年秋税,上亩田税六升粮食,其中四升大麦,两升大豆,下亩田税四升,两升大麦两升大豆,若一定按市价来,可折合银钱补上。”
李三福说出实情,在白锦身旁坐下,很是忧心。
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所以税赋可不仅只是田亩税这么简单,可就这一个田亩税便已经为难百姓了,尤其在这个节骨眼还粮价大涨。
这个消息,不仅李三福打听到了,村里人也有不少人打听到,一回来就奔走相告,都是为了这一次的秋税而发愁。
毕竟平素种的都是豆子,不像现在,全部种的红薯,他们就盼着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再用银钱缴了税。
可是眼下粮价一涨,银钱就不值钱了,他们先是没有把握这红薯能卖出去,其次更没有把握赚回来的银钱能够缴秋税的钱。
于是接下来几天,村里不时有人去城里看布告,想知道衙门里会公布出一个什么价格来兑换。
白锦却有些担忧自己秋税的时间还没有到挖红薯的季节,若是没有成熟,就暂时不能挖,不然产量就减少了。
越是担心什么,就越是来什么。
这日村里有人入城就看到了布告栏上说了,这一次不仅要缴田亩税,还增加了一个地头钱。
地头钱按要求,每亩良田三十文银,像庄户手里头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个现钱的,这地头钱从何而来。
村里人得到消息,都在盘算着此事。
白锦家里百亩地,也就是地头钱就得缴三两银子,还有田亩税另算,这税赋是不是重了些。
王氏忧心,说道:“要求半个月内缴完秋税,可咱们地里的红薯还没有长大呢,现在挖了可惜了。”
白锦担心的事发生了,从来没有人种过红薯,他们将时间提前的确没有考虑这么多,眼下手头没有什么余钱,村里人也都忧心这税钱的问题。
正在白锦犹豫不决时,村长孙全胜带着几位村民过来,正是来说这秋税的事,他们想现在就挖红薯,是来问白锦,王家食铺是不是还按以前的价格收?
他们就算产量少点儿,也愿意了。
白锦应下,明个儿就送一批红薯去王家食铺。
到了第二日,白锦清点了一下数目,没想村里人都挖出了不少红薯送来,想必都着急了。
一辆牛车运送不下,白锦只好记了帐目先收在院里,拉一车去城里看情况。
夫妻两人往陵城走去,到了街头,白锦看到原本热闹无比的街头却有不少店铺紧闭,再没有了往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