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对陈亮说到:“前面的一个框架最小,后面的两个差不多大,这样将竹子的顶部放到前面,这样船的形状就出来了,前面比较瘦小有利于船的航行。”
“对,这样就和游艇的结构类似,中间的那个框架也没必要在最中间,可以靠后一些,而且大小可以差不多,根部的竹子大小还是没什么差异的。”
由于有了铁器,再加上竹子也足够,这一次两个人都一致决定制作一艘大一些的船。
三个框架就决定了船的大小,长度反正是在十米左右,最前面的一个框架底部计划制作一米五,这个宽度应该是在水底的。
上面的宽度在两米五左右,至于船高就计划在一米五,这个其实也就是梯形高的长度。
但是由于是个梯形的结构,框架腰的长度肯定是不止一米五,不过这是个等腰梯形,对于肖帆这个曾经的学霸来说很快就计算出来腰的长度大概在一米六左右。
这个大小倒没必要那么的精确,不过对于人工制作的船只来说,这应该已经算比较大的船了。
其实越大制作起来越简单,但是如果再大的话,肖帆实在是担心没法将船推到河里。
俩人越是讨论越是激烈,慢慢的将整个船的结构都讨论了出来,不过在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两个人有了不同的意见。
陈亮认为应该先将所有的三个框架都先制作出来,然后在其中铺上竹子就完事了。
而肖帆认为应该提前制作出来前面一个梯形框架,然后先将最底下的一次竹子铺上,再按照大小制作最后面的一个框架,最后将部分竹子都安装好了以后再来完善中间的框架。
肖帆这么考虑的目的是为了尽量的控制梯形框架的大小,竹子在框架里面排布比较密集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牢固的绑扎,不然就容易出现松松垮垮的情况。
最后两个人也算是达成了一致,都同意使用肖帆的方法,不过在考虑到如果在岸边制作,怎么才能将这艘不小的船运输到河上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这个时候陈亮就说到:“帆哥,要不然先做着吧,到时候再来考虑运输的问题,反正制作框架也不能在河流里面执行。”
陈亮说得也不错,单单一个框架的重量应该是能够抬得动的,至于怎么样往里添加竹子,到时候再来考虑。
如果在制作过程中一点点的尝试,如果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都搬不动的时候就及时停下来,想想移动的方法,应该也是可以的。
接下来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将所有的框架材料都砍伐回来,计划框架是利用直径在十五厘米左右的树干制作。
大概就是肖帆的大拇指和食指全力打开后的距离,梯形框架的上下两边稍小一些,两侧的腰稍微粗大一些。
这个也主要是考虑后续的固定问题,就打算在腰上打孔,然后将上下的横梁插入到里面进行初步固定,后续再用钉子等固定。
这一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