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哥,好了很多啊,你看现在上面已经有薄薄的一层了,看上去已经成型了。”
肖帆没有搭理郭红,而是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竹篱抬起来,看到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纸浆后,肖帆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成功了。
将所有的水都过滤掉了以后,肖帆就开始尝试慢慢用手将竹篱中的纸膜取下来,只不过尝试了好多次后,虽然能够得到一些纸膜,但是最大的一块都只有鸡蛋大小,再撕下去就很容易的破裂了。
“是不是加水太多了?”
肖帆说:“不是,你看其实我们应该再加入一些水的,纸浆还是有点浓稠,你看我们竹篱上面的纸膜并不是很薄,但是就是轻易的破碎了,应该还是纸浆的问题。”
“那我们再试试吧,估计是哪个环节还是出问题了。”
就这样肖帆带着十几个人整整又尝试了十多天,最后才得出了几个结论,然后也成功的制作出了第一张完整的纸膜。
首先就是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肖帆成功的第一张纸膜就是浸泡了十天后的原材料制作的,可能是长时间的浸泡使得纤维已经充分的吸收水分,在后续的煮过程中更加容易出来。
浸泡过的原材料需要尽可能的切碎,这样后续的纸浆才会更加的细腻,这个切碎的过程中应该就将纤维切断了,形成的纸膜更加的平整光滑。
将切碎的原材料充分的捣碎,然后放到陶器里面煮,煮完再进行清洗,这样重复几次后杂质就会少很多。
纤维是不溶于水的,不管用水怎么清洗,最终都会留下来,洗走的都是一些杂质。
而且经过高温的蒸煮,纤维可能就分散开了,一直重复下去就能够形成纸浆。
而且肖帆尝试后发现蒸的效果更好,将原材料放到竹笼里面进行蒸煮,这样既耗费不了太多的水,而且加热的温度可能更高,制作出来的纸浆也比较成型。
这样的蒸煮时间越长越好,而且在蒸煮的时候放上几块大石头将原材料压住,这样效果更好。
蒸煮完马上就进行清洗,这样的操作需要重复好几次,最后形成的纸浆就有点像泥浆了。
等纸浆冷却了后,放入到水池里面,然后加入水,慢慢的搅拌,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一直不停的用竹篱进行尝试,不然水的量一直都控制不好,后续可能需要将纸浆以及水量都量化下来。
接下来的一步就最有技术含量,纸膜厚度以及均匀度都是在这一步确认的,肖帆带着所有的人尝试了很多次才慢慢的有了一些感觉,在将大部分的水分都过滤掉后就能够慢慢的将纸膜倒下来。
只需要将竹篱倒过来,然后轻轻的拍打,如果成功的话,一张纸膜就会掉下来,如果不行就再用手从其中的一角慢慢的撕下来。
在实验的第五天,肖帆才解决了撕下来的纸膜容易出现破碎的问题,原因出在了原材料的选择上。
之前选择的原材料全部都是竹子还有树皮,有时候还会加入一些杂草,当肖帆尝试下的将一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