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元素再多、话题再劲爆,主线依旧非常清晰且抓人。就算是单纯抛开这些现实社会问题来看主线,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悬疑剧本。
反转的手法合情合理且非常本格,因为诬陷男主的凶手在开局就出现了,这一设定也会让悬疑推理迷小小惊喜一下。
高潮推进后的结局是半开放式的结局。
一般而言,观众相信主角蒙冤最后总会真相大白,坏人总会得到相应的惩罚。这个剧本若这样安排依旧好看。
但却少了份思考。
但这个结局的处理是开放式的,它把最大的问题撕开层层包裹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的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简单的选择题:不杀错还是不放过。
这个剧本最终所讨论的,包裹在视频证据竟被警方用来造假这一惊人的表象下的内核其实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老命题,如今司法体系的宁放过不杀错是否对了。
人权和人命哪个更重要些呢?
这个话题太大且现如今没人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再多的讨论也是徒劳。
当我们听到一则关于判了冤案而导致无辜之人平白入狱甚至失去性命的新闻时我们会质疑司法的公正,会表达对疑罪从无的支持。
而当我们得知重大罪犯因证据不足脱罪,或因种种原因减刑时,我们又会质疑司法的严厉性,为何不让铡刀轻易的落下。
我们的情绪总随着某一件独立的事件而波动,我们也总是只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
“这个剧本,没办法本土化啊!”
慕景池沉思着,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剧本不适合本土化,或者说没办法本土化。
本土化必然要深入华夏政治中,但是深入政治后是否和审核相冲突呢?最终本土化的书籍能不能出版还是一个问题。
另外,西方和东方的政治、文化都不一样。
《真相捕捉》中的情景和政治环境氛围,慕景池没有想到什么样的好办法能够将其本土化。
本身这个剧本涉及到的有警局、反恐局以及军情六处,而到中后期还有美国情报部门的参与。
英美两国勾结在一起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本土化那是肯定没办法搞的。
“香江和弯弯?”
慕景池突然心中一动,想到了这两个地方,眼眸中微微亮起精光。
“不行,不行。”他还是摇摇头,否决了心中的想法。
“故事情节方面就不本土化了,就写英国。”慕景池心中有决定,“只不过文笔要换成华夏的本土文风。”
华夏人写英国的故事,这没什么。
并不是只有英国人才能写英国的小说,其他人也可以,只要功力深厚且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
君不见起点网站中一大群写西方奇幻的作者,诡秘之主的作者就写得很好嘛!
还有华夏的神探狄仁杰系列图书还是荷兰人高佩罗写得呢!
慕景池笑了起来,“这《真相捕捉》也算是黑了黑英国,我这个华夏人写英国的小说,黑一黑也没什么问题。”
“反正,华夏总被国外黑,也算是反黑回去。”